民用无人机作为新兴科技产业,近年来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布局的战略高地。那么,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在全球处于何种地位?在 “2025 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暨国际低空经济与无人系统博览会和第十届深圳国际无人机展览会” 新闻发布会上,法国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士,世界无人机大会主席,世界无人机联合会主席,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创会会长杨金才,从多个维度给出了答案。
一、技术革新,独占鳌头
在民用无人机技术领域,中国处于绝对的领先位置。国内产业在飞行控制系统、导航定位、载荷搭载等关键环节实现了重大突破,形成了显著的技术优势。从飞行控制系统、高清摄像头等载荷设备,到无线电通信、动力续航以及反制系统,中国技术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导航技术方面,北斗导航系统的成功应用,不仅为中国民用无人机提供了精准可靠的定位与导航服务,更帮助行业摆脱了对美国 GPS 系统的依赖。在飞行控制软件领域,国内企业研发的系统在稳定性、可靠性和易用性上,均达到国际一流标准。
在载荷设备方面,高清摄像头、红外热成像仪、激光雷达等,中国同样处于技术前沿。数据显示,中国在民用无人机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约占全球的 70%。仅大疆创新一家,就拥有 12213 件专利,其中包含 7342 件国内专利与 4871 件国际专利,覆盖多个关键技术领域。
二、市场活跃,规模领航
中国不仅是民用无人机的生产大国,更是消费大国。当下,中国是全球民用无人机应用市场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无论是消费级还是专业级市场,都呈现出高度的景气态势。
在消费级市场,庞大的无人机爱好者和航拍摄影爱好者群体,推动市场持续升温。2024 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突破 2000 亿元。在行业应用领域,民用无人机已广泛渗透到应急救援、物流运输、农林植保等多个行业。顺丰、美团、京东等物流企业,积极布局无人机配送业务,部分城市已实现物流无人机常态化运营。
中国建成了覆盖 300 多个城市的低空通信导航体系,通过北斗卫星、5G 网络与 AI 算法的结合,实现了低空航空器的实时监控与动态调度。截至 2024 年底,中国实名登记的专业级民用无人机数量,突破 200 万架。农业无人机保有量达 12 万台,位居全球首位。
中国民用无人机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市场份额约为 70%。作为全球最大的民用无人机制造国和出口国,中国产品已出口至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在 eVTOL 市场,亿航、小鹏汇天等企业迅速崛起。预计到 2050 年,全球 eVTOL 市场规模将达 9 万亿美元,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空中交通市场。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2025 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 1.5 万亿元,2035 年更有望攀升至 3.5 万亿元。
三、创新驱动,突破瓶颈
市场需求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的领先,离不开创新的支撑。民用无人机融合了多个行业的技术,对飞行、通讯、续航等技术要求极高。近年来,中国在多项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以动力续航为例,长期以来,续航能力一直是制约民用无人机发展的瓶颈。2022 年,西北工业大学推出的 “光动无人机”,打破了传统续航限制。中科院团队研发的超强续航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达 400Wh/kg,相比传统电池,续航能力提升 20% - 40%,推动民用无人机在作业效率上实现质的飞跃。目前,中国民用无人机动力电源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四、生态完善,协同发展
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具有两大显著优势:一是庞大的国内市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消费基础;二是强大的制造业实力,使中国民用无人机在性价比上具有竞争力。
目前,中国已构建起涵盖上、中、下游的完整民用无人机产业链,形成了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加速了技术迭代。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整机生产与系统集成商,以及下游的应用服务提供商,相互协作,实现了高效生产,有效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产品质量。
截至 2024 年 10 月底,中国民用无人机经营性企业超过 1.7 万家,覆盖产业链各个环节。凭借完善的产业链与庞大的企业群体,中国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大民用无人机出口国的地位。
综上所述,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凭借技术、市场、创新和产业生态等多方面的优势,在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未来,中国有望继续引领民用无人机产业的发展。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